+ 网站地图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首 页 关于我们 服务项目 人文建设 安全管理 新闻中心 客户服务 运力资源 联系我们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物流企业加码零售业态 新“战场”烽烟再起
深圳市三源国际物流有限公司  2018-4-25
 

  2017年以来,新零售的发展如火如荼,零售业也成为了互联网公司新的战场。而现在,在互联网企业鏖战零售业的同时,以往处于中间连接环节的物流企业也对这块“肥肉”垂涎不已。2月初,中通旗下的中通商业入局无人货架领域,成为继顺丰之后第二家布局无人货架的快递公司,2月末又传出消息,华润万家原CEO陈硕加入顺丰,负责顺丰商业板块,随后申通在四川低调运作的社区零售业务得到了业界的关注。一时间,一系列的动作让物流行业看似“不务正业”的零售尝试再次进入了公众视野。

  入局零售成为行业常态

  在物流企业涉足零售领域的过程中,入局较早、动作较大的当属顺丰。早在2009年,顺丰就开始试水零售业务,借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和时令,通过快递员来推销粽子、月饼和大闸蟹等食品。之后,顺丰开始尝试运营电商平台。2012年,顺丰推出了生鲜食品电商平台“顺丰优选”。2014年,顺丰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布局线下便利店“嘿客”。2015年,“嘿客”更名为“顺丰家”,同年,顺丰控股剥离了负责线上线下零售业务的顺丰商业板块。2016年9月,“顺丰家”更名为与线上生鲜平台统一命名的“顺丰优选”。

  而在顺丰之后,其他企业也推出了自己的零售业态,比如百世推出的旨在打造互联网 时代社区O2O服务中心的百世店、圆通开出的“妈妈菁选”便利店。虽然各家的侧重点不同,但却有着相同之处。

  目前来看,这些零售业态都未跳出传统零售范畴,虽然包括了线上零售和线下零售,但其线下零售形式仍以社区附近的小型便利店为主,所销售的商品也围绕着社区生活展开,主要是生鲜食品、生活用品等。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

  虽然各家物流企业都在入局零售行业,但这一业态的发展情况却难言乐观。以顺丰优选为例,在运营多年后,目前在济南仅有两家门店,一家位于西客站附近,另一家位于阳光100附近。

  19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西客站的顺丰优选门店,记者在店内停留约十多分钟的时间内,无人进入购物。店员解释说,一般上午人很少,中午和下班之后人会多一些。但住在附近的几位居民告诉记者,很少去顺丰优选买东西,“买东西还是习惯去便利店、超市或者手机网购。”

  为何在市场行情并不火爆的情况下,企业还要纷纷入局?

  实际上,在这背后,还有着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的考量。目前来看,物流末端配送的“最后一公里”,因业务量巨大而利润微薄且成本持续上升,已经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和提升民生服务业质量的阻碍。

  在这种情况下,与便利店相结合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式。对企业而言,这一模式扩大了快递公司网点密度,尤其是对于网点稀缺的偏远农村地区,极大地弥补了网点不足的问题,配送效率也可以得到极大的提升。

  便利店的中转作用还可以节省配送时间,避免了无人签收和多次配送的情况。而不少网购者都为上班一族,在早出晚归的状况下,便利店为快件提供了免费的寄存场所,并安全地保管快件,保障快件能够及时交付到客户手中,避免快件延误、丢失现象的发生,有利于减少客户投诉、提升服务质量。

  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

  除了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需求之外,企业涉足零售业的逻辑背后,还有行业整体上不得不面对的现实焦虑。

  物流公司的发展壮大,很大程度上要感谢电子商务的崛起,过去几年来,网络购物的繁荣带动了业务量的激增。但随着企业的不断成长,各公司提供的服务开始高度同质化,行业增速下滑,加之电商领域的价格战传导至物流行业,导致业内竞争加剧,出现了增量不增利的局面。

  对电商、网络购物的高度依赖,意味着如果电商业务增速放缓,那业务量也将迎来增速减缓的局面。根据国家邮政局的数据,目前网络购物所产生的快件量占中国快递业务总量的60%以上,部分快递公司网购件占比甚至超过80%。这一情况就导致了快递公司的发展过于被动,一旦电商公司对快递公司的需求出现变化,快递公司的生存便有可能受到威胁。而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显示,中国电商交易规模增长速度已经呈现出放缓态势,中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增长速度也显著下滑。

  对此,有分析人士认为,物流行业企业做零售,也可以说是一种危机意识,为的是借助零售业务,给主业制造需求,制造快递包裹。“除了收发快递,这些网点也卖东西,这样客户选择快递服务的同时,还可以买蔬菜,把蔬菜送到家里,既满足消费者的购买需求,也满足了递送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