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地图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首 页 关于我们 服务项目 人文建设 安全管理 新闻中心 客户服务 运力资源 联系我们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船公司变相涨价 商务部调研16口岸
深圳市三源国际物流有限公司  2011-1-17
 

  一面是纷纷唱衰航运业的投行大佬们,另一面是坚称对未来抱有信心的船公司,双方将擂台延续摆到了2011年。

  尽管2011年航运业的运力过剩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记者却发现了“扭曲”的一幕:市场上各大船公司都开始悄无声息地“变相涨价”。

  “其实说穿了,就是运价不动,提高各种附加费。”一位要求匿名的业内人士对记者爆料,各大船公司甚至创立了一个从来没有的名目:ECRS(紧急成本恢复费),自2011年1月1日开始相继征收。

  与此同时,记者独家获悉,商务部低调对我国16个沿海口岸的船公司收费展开了调查,一场涨价与行政的博弈即将展开。

  以“附加费”的名义涨价

  在青岛市香港中路的一家货代公司中,年前的出货小高峰让员工忙碌不已。“自从2010年12月起,货主的货量开始明显上升,个别欧洲航线甚至出现了爆仓。”该公司的老货代老王告诉记者。

  在老王看来,货主与船公司一直是天平两端博弈的对象——货量少时,船公司竞相揽货,运费节节走低;货量一旦上涨,船公司立刻恢复身价,各种费用水涨船高。

  现在,老王要一遍一遍向货主解释什么是ECRS:一个小货柜征收600元人民币,大货柜征收1200元人民币。与此同时,THC(码头作业费)也从原来每货柜的400元人民币涨到了现在的610元人民币。

  2011年的航运业,集装箱市场意外迎来一个开门红。

  奇怪的是,此前业内普遍并不看好航运业的走势。近日,英国德鲁里航运咨询顾问公司公布了它对2010年市场的估测——全球船公司利润将近170亿美元。但业内普遍认为这一成果在2011年将会被减半。

  花旗银行亚太区航运分析师就是这一意见的忠实拥趸。花旗分析师预估,2011年班轮公司的远洋航线平均获利可能下滑40%。“尽快卖出该投行跟踪的每一只班轮公司股票。”这是该分析师的结论。

  尽管秘而不宣,但是很多业内人士也对此有着同样的担忧。中外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的高层告诉记者,运力过剩是笼罩在全世界船公司头顶的一块乌云。

  据Alphaliner统计,2011将有76艘运力超过7500箱的新建超大型集箱船进入市场,以交付的大船运力计算,足以开辟约10条欧美航线。

  不约而同的“默契”

  正是在市场普遍看淡前景的背景下,船公司选择了逆势涨价。

  “这只是市场调节的一种手段,货量一旦上来,我们就开始提升价格,比如开征旺季附加费等。”中海集运某航线的经理称,这并不值得“奇怪”。

  但故事还有另外一个版本。

  “各大船公司在2011年伊始加费,因为新一年度的货运合同即将谈判,如果运费下跌,肯定会削弱船公司的议价空间。”上述要求匿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几乎是行业内心知肚明的“潜规则”。

  但与往年不同,如今的船公司开始在各种附加费上“创新”。

  “原因很简单,涨运价货主总要讨价还价,但如果上涨附加费,没有人来谈判。”上述要求匿名的业内人士称,这就如同航空公司征收的机场建设费,对于旅客来说没有议价空间。

  某国有船公司的高层向记者证实,除了各种传统附加费外,该公司已经开始收取ECRS。“在个别航线上,上涨的各种附加费甚至能拿到运费的50%。”该国有船公司高层说。

  上述要求匿名的业内人士爆料,全球主要的30家船公司都将陆续征收这一费用。“时间先后不一,为的就是避免‘价格联盟’这一印象。”

  但中国远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中国远洋在2011年1月1日只在美国航线上征收PSS(旺季附加费),欧洲航线上征收RR(运费恢复费),目前没有涉及ECRS。

  行政介入的尴尬

  在青岛货代公司老王看来,船公司的各种附加费有巧立名目之嫌。“它不像运费,可以由市场供需情况决定,这些附加费就是在向货主公然‘割肉’。”老王说。

  2009年我国交通运输部宣布,我国将执行集装箱运输的运价报备制度。根据规定,今后船公司在经营外贸航线时必须向上海航运交易所报备对外运价的上限和下限。

  知名航运专家吴明华告诉记者,这一运价报备制度已经于2010年推广至全国。“其中,它明确了船公司增收的附加费视同运价。”吴明华说。

  但吴明华承认,交通运输部对船公司的监管执行尚存在障碍。

  正因如此,由商务部组织在我国16个沿海口岸针对船公司收费的调查,正在低调展开。“目前我国的货主对各种附加费很有意见,商务部也是代表货主进行调研。”吴明华称,一些不符合规定的国际航线费用或将浮出水面。

  但在船公司的内部人士看来,调研并不能堵住各大公司变相涨价的野心。

  “2011年全球航运企业预计交付120万TEU的运力,而现在全部的保有运力才1500万TEU。货量的增长率追不上运力,船公司如何盈利?”上述中外运集运的高层表示。

  以中国最大的集装箱航运企业中海集运为例,2012年年底前,中海集运将有16艘新船交付,新增运力14.68万TEU,其中2010年新增9万TEU左右。

  上述要求匿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各大公司已经达成了默契。“第一是君子协定,大家不要拼命让新船下水;二是全部用经济航速航行,以让某条航线可以容纳更多运力;第三则是变相的价格联盟,用各种隐蔽手段涨价。”该人士说。

更多新鲜资讯 尽在 - 新流网中国物流门户网站第一品牌www.56sun.net 物流网站建设请找 - 新流网中国物流网站建设运营第一品牌www.56sun.cn